加入 WTO 以后,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,出口实现大幅增长,2017年全年出口已达到106万台,同比增长31%。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,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,出口整车在国际市场的上的竞争力还不够强,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短板。
(1)自主品牌建设有待提升
我国出口的自主品牌汽车,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东、俄罗斯、北非和拉美等地区,国内出口汽车在海外市场竞争激烈,一般靠低价策略打入海外市场。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众多,规模差异较大,除奇瑞、华晨、上汽、北汽等大规模车企外,还有很多小规模出口车企,出口量甚至低到每年几百辆,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。与德系、日系等世界知名牌相比,品牌的知名度比较低,主要依靠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,这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利润,另一方面损害了中国的品牌形象,给出口车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造成困难。
(2)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
我国的汽车出口起步较晚,缺乏先进的国际管理人员和经验,业务重心基本在国内,进入国际市场时,众多汽车强国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,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。由于缺乏海外管理经验以及受成本高昂的制约,而在国际市场采取粗放式发展战略,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,导致售后服务严重缺失。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,其售后服务是决定客户对产品满意度的重要因素,而高效、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正是我国企业所缺失的,有的车企由于规模较小甚至无法为海外顾客提供售后服务,客户体验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。
(3)贸易技术壁垒较难逾越
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,技术壁垒是限制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,我国汽车技术本身就与这些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,很难进入市场;加之,发达国家对环境和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,汽车排放标准、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苛,形成了我国汽车产品进入的技术壁垒。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频频出台关税或非关税贸易措施,例如,前几年印度大幅提高了商用汽车的进口关税、巴西对我国出口的载货车轮胎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,大大降低了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量。
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键,加大研发力度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;参与制定国际汽车标准,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汽车;重视人才培养,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也许是可行的方向。
此文由 网站目录_网站网址收录与提交入口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