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概述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原因和结果。了解这段历史,有助于了解当今中东局势和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辞。
1947年11月29日,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投票表决,通过了《巴勒斯坦将来治理(分治计划)问题的决议》,美苏等33国投了赞成票,英国投了弃权票。根据这一决议,阿拉伯国的面积为11203平方公里,犹太国的面积为14942平方公里。当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共有120万人,占总人口三分之二强,所得领土不足43%,且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,而犹太人只有60万人,不足总人口三分之一,却分到了57%的领土,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区。更重要的是,当时犹太人实际占有的巴勒斯坦面积仅占总面积的6%,这就意味着阿拉伯人必须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。因此这样的安排自然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。
1948年5月14日,英国第七任高级专员埃伦·坎宁翰离开巴勒斯坦,英国委任统治宣告结束。当天下午4点,犹太建国全国委员会宣布以色列国成立,并发表了独立宣言,美国在以色列建国11分钟后即予以承认。第二天,埃及、约旦、叙利亚、伊拉克、黎巴嫩等5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开进巴勒斯坦,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。
第一次中东战争(1948年5月15日1949年2月)又称“巴勒斯坦战争”,以色列也称“独立战争”。战争初期,阿拉伯联军处于明显优势。之后,美国根据以色列的请求向联合国提交议案,指控阿拉伯国家是侵略者,要求对其进行制裁,但英国为了继续插足巴勒斯坦,想利用阿拉伯国家与美国抗衡,反对美国提案,并为阿拉伯国家提供军事援助。但是,在美国的压力下,英国不得不屈从。1948年5月29日,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交的议案,要求阿以双方正式停火。最后,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,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。
第一次中东战争使以色列的版图从1.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2.07万平方公里,占整个巴勒斯坦面积的80%以上,使98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,成为难民。联合国分治决议名存实亡。
第二次中东战争(1956年10月-11月)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。直接起因是1956年7月26日,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,以色列对埃及的这一做法十分不满,伺机对此予以打击。这一想法和英法一拍即合,经过秘密策划,三方制定了一个联手对付埃及的计划:由以色列先向西奈半岛进攻,给英法制造干涉的借口,然后由英法出兵占领运河区,迫使纳赛尔下台。
1956年10月29日晚,以色列兵分四路侵入了西奈半岛,埃及当然予以还击。10月30日下午,英法发出最后通牒,要求双方立即停火,否则将出兵进行军事干预。埃及当即回绝了最后通牒。10月31日下午,大批英法战机对埃及领土进行了轰炸。但发出苏联警告,称如不停火,将对英国进行核攻击。同年11月,英法军队撤离了埃及领土。1957年3月8日,以色列军队也撤离来西奈半岛,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。
第三次中东战争(1967年6月5日-6月10日)又称“六·五战争”。由于这场战争仅历时六天,故又称“六日战争”。当时,美苏两国对中东争夺激烈。1966年,苏联向埃及提供了先进的飞机、坦克和萨姆-2型导弹。美国则加紧武装以色列,仅1967年3月至5月,就向以色列提供了250架飞机和400多辆坦克。1967年6月5日,以色列突然对埃及、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进攻,并占领了6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,大大超出巴勒斯坦范围。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“以土地换和平”,就是指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的土地。
第四次中东战争(1973年10月6日-10月下旬)又称“十月战争”。1973年10月6日既是伊斯兰教的斋日,又是犹太教的赎罪日。下午2时,埃及军队集中8万兵力,在300余架飞机和4000门大炮的配合下,突然向以色列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,突破“巴列夫防线”,向西奈半岛腹地逼近。同时,叙利亚军队也在戈兰高地发起猛攻。巴解游击队则配合行动,在以色列后方频繁出击。以色列三面受敌,损失惨重。
但是,顶住第一波打击的以色列很快调整部署,并迅速转入反攻,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。这场战争对以后的历史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:一是战后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作为武器,引发了世界性“石油危机”,影响了很多国家的中东政策;二是埃及外交政策从“联苏反美抗以”,转为“联美抗苏和以”,并在美国撮合下同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。埃以和解后,阿以冲突集中表现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冲突,即“阿以冲突”转变为“巴以冲突”。
第五次中东战争(1982年6月4日—9月29日)又称“黎巴嫩战争”。战争的直接起因是1982年6月4日,以色列驻英大使在伦敦被暗杀。以此为由,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和游击队基地进行了轰炸。这场战争巴解组织损失惨重,而且失去了原先在黎巴嫩的根据地。
>>新浪爱问知识人问答推广接单
此文由 网站目录_网站网址收录与提交入口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